第四次科技革命方兴未艾,大模型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着各行各业,其中工业领域尤为显著。2025年,工业大模型应用将迎来爆发式增长,标志着AI技术从“All in AI”的专注研发阶段,跨入到“AI in All”的全面应用阶段。
“All in AI”,技术发展为应用奠定基础
回望过去两年,全球范围内对工业人工智能的投入持续加码,尤其是在2023年和2024年,这一趋势显得尤为显著。众多科技巨头和研究机构纷纷将目光投向了大模型的研发与应用,形成了一股“All in AI”的热潮。这股热潮不仅推动了AI技术的快速发展,更为大模型在工业领域的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这两年的快速发展中,工业大模型在技术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突破。模型性能不断提升,尤其是在语言模型的处理能力方面,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以智工·工业大模型为例,智工知语产品在知识问答领域的准确率高达95%,并且实现了零幻觉,这一成就充分满足了工业领域对专业知识极为严格的要求。智工·工业大模型凭借其卓越的性能和稳定性,赢得了业界的广泛认可和赞誉。
与此同时,随着技术成本的降低和效率的提升,工业大模型的价格也逐渐变得亲民。这一变化使得中小企业也能够承担得起AI技术的投入,从而加速了AI技术在工业领域的普及和应用。为了满足不同企业的需求,智工创新性地推出了三种合作模式,分别针对行业龙头企业、中小企业及平台型企业,提供了灵活多样的合作方案。
“AI in All”,工业大模型应用将迎来全面爆发
2025年,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市场的逐步拓展,工业大模型将迎来应用的全面爆发。在这一阶段,“AI in All”将成为主旋律,即AI技术将广泛渗透到工业领域的各个环节和场景中,实现智能化转型的全面升级和深化。
在《服务外包》杂志上,中工互联曾撰文指出工业大模型应用的五大方向,分别是:全局监控、实时联动,设备启停、智能优化,故障诊断、能效分析,控制节能、管理节能,远程运维、服务推送。
以智工为例,其应用场景在2024年就已得到了广泛拓展和深化。在制造业领域,智工可以应用于产品设计、生产流程优化、质量控制等多个环节,通过智能化手段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在能源行业,智工可以帮助企业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和智能调度,降低能耗和成本;在电力行业,智工则可以提升电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保障电力供应的可靠性和持续性。此外,在城市水务、石油化工等其他行业领域,智工也展现出了巨大的应用潜力。
过去,由于技术门槛和成本限制,中小企业在工业人工智能领域的应用相对滞后。然而,随着工业大模型技术的不断成熟和成本的持续降低,中小企业也开始积极参与到AI技术的应用中来。这一变化不仅推动了AI技术在工业领域的广泛普及,更为中小企业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和动力。
2024年10月开始,腾讯研究院通过集中调研3164家中小微企业管理者,撰写了《AI转型的进展洞察报告》。报告显示,企业在使用生成式AI的目标成效评价上普遍持积极态度,特别是在降本增效方面成效显著。60%以上的企业认为应用生成式AI的投资回报率较高或非常高,特别是在能源、制造、电力等领域,回报率评价更高。
这一数据有力地证明了AI技术在工业领域的巨大潜力和价值,也为中小企业应用大模型技术增强了信心。
2025年值得期待的工业大模型
近日,以《2025年10个工业大模型值得期待》为题,工信部主管《中国电子报》对目前市面上的工业大模型产品进行了全面梳理,并选出了10个具有代表性和前瞻性的工业大模型,智工赫然在列。
文章强调,中工互联掌握了从数据采集、模型训练到应用部署的全链条自主大模型训练技术,在工业领域深耕16年,在SCADA控制系统、MES制造执行系统等领域积累了大量的实操经验,在工业人工智能领域具有先发优势。产品采用轻量级设计,即开即用,极大地方便了用户的部署与使用。
中工互联董事长智振表示,2025年,作为工业大模型应用的爆发之年,我们将见证AI技术从“All in AI”到“AI in All”的华丽转身。那些富有远见、坚信AI力量的企业家,将会积极寻求优秀的工业大模型合作伙伴。他们将在关键甚至核心的业务领域中实现显著的降本增效和数字化转型。这些先行一步的公司,就如同几十年前那些迅速拥抱互联网的企业一样,未来很可能会成为其他企业家的楷模和学习的对象。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中工互联科技集团

